发布后遗漏bug的原因分类的统计分析

翻译|其它|编辑:郝浩|2008-01-11 11:45:41.000|阅读 1449 次

概述:

# 界面/图表报表/文档/IDE等千款热门软控件火热销售中 >>

  发布后bug的数量和严重性,是评估软件质量、测试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。

  我们首先需要对遗漏bug的原因进行分类分析。遗漏bug的原因分为两个方面:一是引起bug的根本原因,二是bug遗漏的原因。我们分别说明一下这两个方面的分类。

  首先是bug的根本原因(Root Cause),这指的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,是哪个过程引起了bug,通常的分类有:

  • 需求分析
  • 设计(还可以细分为数据库设计、页面设计等等)
  • 编码
  • 部署(例如数据库升级)
  • 其他

这里没有“测试”,原因是测试这个过程一般是不会引起bug,如果有的测试人员引起了bug,那一般是测试人员参与了其他的过程。

  总之,这样的分类方法是按照开发过程为标准,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添加一些别的分类。

  第二种原因是“遗漏”的原因,这指的是为什么在发布前,测试人员没有把bug找出来,这和缺陷的根本原因是完全不同的。其实遗漏的原因我们可以归结于:测试没有覆盖相应的用例。我们分类的依据是:为什么没有覆盖。基本的分类有:

  • 测试遗漏
  • 测试用例未设计
  • 测试用例被裁减
  • 测试环境不同
  • 其他

  下面我们说明一下这几个分类的不同。测试遗漏指的是测试用例已经设计好了,也确定要执行,但是测试人员因为粗心等原因,没有执行用例,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失误。测试用例未设计指测试人员根本没有考虑到,应该这样测试,通常是因为经验不足,或者对系统不了解等技术问题;测试用例被裁减指测试用例已经设计好,但是由于时间、人手等资源不足,不得不选择放弃执行一部分用例,这样选择必然会面临一定的风险,这在日常的测试中比较普遍。测试环境指在测试环境中没问题,但是在生产环境里有,原因是测试环境没有完全模拟生产环境。

  按照这些分类进行统计,只是第一步,我们还可以把数量比较多的类型再进行细分,从而发现bug的深层原因,指导我们的过程改进。在这个基础上,我们还需要分析每个bug的详细原因,丰富我们的知识库。


标签:

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外,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。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,但请务必注明出处、不得修改原文相关链接,如果存在内容上的异议请邮件反馈至chenjj@evget.com

文章转载自:个人博客

为你推荐

  • 推荐视频
  • 推荐活动
  • 推荐产品
  • 推荐文章
  • 慧都慧问
扫码咨询


添加微信 立即咨询

电话咨询

客服热线
023-68661681

TOP